颜真卿是唐朝著名军事家、书法家,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在安史之乱中立下过汗马功劳。俗话说字如其人,颜真卿的为人就像他的书法一样,忠厚正直。历史上,刚正不阿的颜真卿曾经救过两位唐朝大诗人的命,凭一己之力挽救大唐诗界于水火之中。今天,我们就讲一讲颜真卿救杜甫的故事。
故事还要从大唐由盛转衰的重大历史事件——安史之乱说起。
话说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逃往蜀地,太子李亨(即唐肃宗)在灵武即位。宰相房琯是玄宗旧臣,主动请缨率军平叛,但在陈陶斜和青坂两次战役中惨败于叛军,损失惨重(至德元载,756年冬)。
房琯的兵败和其门客董庭兰收受贿赂的传闻,使他遭到政敌贺兰进明等人的猛烈弹劾。唐肃宗本就对房琯等玄宗旧臣有所猜忌,遂借机罢免了房琯的宰相之职(至德二载,757年五月)。
这里本来没有杜甫什么事。但作为时任左拾遗(谏官),杜甫认为房琯是社稷重臣,人才难得,且兵败有客观原因,不应因小过(指门客受贿)而罢黜大臣。加上房馆对杜甫有知遇之恩,于是杜甫下定决心救房馆。他立即上书唐肃宗,极力为房琯辩护,言辞恳切:“罪细,不宜免大臣”。他力陈房琯是“醇儒有大臣体”,其过失不应被过度追究。
结果: 唐肃宗勃然大怒,认为杜甫结党营私,偏袒房琯。他下令由颜真卿、韦陟、崔光远三人组成“三司”(类似特别法庭)审问杜甫。
颜真卿、韦陟、崔光远三人秉公执法,极力为杜甫求情,说:“甫若抵罪,绝言者路。”肃宗这才平息了怒火,没有给杜甫定罪。但至德二载(757年)秋天,肃宗还是找了个借口(杜甫上疏为房琯辩护是事实,但直接原因可能是杜甫在肃宗面前为罢相的房琯说情时态度过于激动),将杜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这是杜甫政治生涯的重大挫折。
最终,杜甫虽然在政治上经历了挫折,但好歹保住了性命。真的要感谢正直的颜真卿,否则我们真的要失去一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
启天配资,振兴配资,在线配资交易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