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 个人,一款 AI PPT 工具,年入上亿美元。
在硅谷 AI 公司普遍"烧钱换增长"的 2025 年,他们却靠做 PPT 干成了估值 21 亿美元的奇迹。
而这家公司的名字叫——Gamma。

Gamma 坐拥 7000 万用户,当之无愧的行业新贵。它没有成为下一个 PowerPoint,而是正在让 PowerPoint 成为"上一个自己"。
所以当卡帕西发帖求推荐 PPT 版 Cursor 时,下面清一色都是网友自发刷屏的:Gamma!

来投资的多,但赚得更多
刚刚 Gamma 正式宣布,完成 B 轮融资6800 万美元,由 A16Z 领投,公司总估值升级到 21 亿美元。
投资人给出的理由,也很直接:
AI 时代,我们没有理由继续使用 1987 年的老古董软件,我们领导投资、支持反 PowerPoint。

毫无疑问,Gamma 近期风头正盛的表现,正在吸引众多投资者纷纷侧目。
就拿上一笔 1200 万的融资举例,Gamma 钱都还没花出去一分,新投资就已经找上门来。
但 Gamma 创始人却不以为意:
现在我们银行里拥有的钱,比我们之前筹集到的所有钱加起来还要多。
说人话就是,Gamma 超能赚。
从 2023 年开始,Gamma 就一直在盈利,累计已实现 1 亿美元的年度经常性收入(ARR)。
要知道,团队现在一共也只有约 50 名员工,相当于每位员工就创造了两百万美元的 ARR。
所以 VC 圈的火热,对 Gamma 来说,就是洒洒水啦。靠 VC 不如靠自己,从 Gamma 发家开始,就一直秉持着这点。
一度濒临绝境的创业初期
Gamma 最早成立于 2020 年,三位创始人Grant Lee、Jon Noronha、James Fox那时还都集体在 Optimizely 打工(bushi)当高管。
居家办公时期,被妻子占用家里唯一的书桌后,Grant Lee 只能跑到附近公园的长椅上,费力地盯着手机屏幕上的 PowerPoint 开会。
结果万万没想到,和好哥们 Jon Noronha 交流后发现,他也深有同感:做 Google Slides 很痛苦,看别人做的 Google Slides 也很痛苦。
于是乎,这样一群性格各异的"宠物爱好者"、"木工"、"桌游玩家"因为志同道合聚集在了一起,并在旧金山开始了他们的创业。

他们最初的想法是做一款更漂亮的 PowerPoint 替代品,也就是在线排版工具。
这是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每个月都有将近 10 亿人制作 PPT,但要么制作费时费力,要么结果不尽如人意。
尽管这些年也有 Keynote、Google Slides 等工具陆续出现,PowerPoint 的地位依旧稳如泰山,因为 Office 全家桶实在太强大……(doge)
所以他们把目标重新放在新的范式转变上,希望回归 PPT 制作本质。

首先开始大量的用户研究和原型制作,强迫自己每天使用自家产品,每周还要用 Gamma 做汇报,最终总结出传统流程的三大痛点:
格式设置:用户通常花费 80% 时间用以美化 PPT,只有 20% 时间关注内容。
观感评测:PPT 做不好看,观众就不会买账内容。
结构僵化:PowerPoint 固定结构迫使人们开始设计,但绝大多数人没有受过专业训练。
在经过整整两年的纯产品迭代后,他们在 2022 年推出了公测版。
起初数据非常之亮眼,一经推出就拿下了当日、当周甚至当月的Product Hunt 榜单第一,注册率从每周 100 人猛增到每周 3000 人,增长 30 倍。
然鹅几周后,增速就开始放缓,用户保留率也不够,因为绝大多数人仍然觉得Gamma 制作 PPT 太难了。
而这时,他们的运营资金也所剩无几,投资者甚至向他们施压要求转换赛道。

绝地逢生:黑流量也是流量
直到ChatGPT的出现,让他们意识到 AI 或许能解决用户最头疼的问题——美化幻灯片。
说干就干,他们选择孤注一掷,顶着压力宣布不裁员、不转型,只给自己留三个月时间,100% all in AI。
也正是在这三个月里,他们完成了六大核心功能,包括 AI 生成、智能布局和可视化样式、AI 设计建议、PDF 导出等,而这些也在日后成为了 Gamma 留住用户的核心打法。

于是在正式版来临之际,事情迎来转机。
他们进行了一次极为大胆的市场营销,制作了夸大产品当前能力的宣传视频,并攥写了极具争议的推文:
商业中最有价值的技能即将被淘汰。设计一个杀手级幻灯片曾经需要数天,现在 AI 可以在几秒钟内就为任何人完成。
不出意外还是出了意外,Paul Graham看到了这篇,并转发怒斥他们在"胡说八道",一传十十传百,各路 AI 网红也纷纷下场讨论,最终让这篇推文爆了……
而当路过的吃瓜群众好奇地点进去后,就会发现:欸!Gamma 生成的内容居然"有点意思"。
(计划通✅)

随即,Gamma 这款产品开始病毒式席卷社交网络。先是每天 5000 名新用户注册、随后是 10000、15000 ……一直到数十万。
留存率曲线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是以前无法企及的五倍之多。而且绝大多数用户都愿意为产品付费。
这一刻他们知道,他们赌对了。
一周时间里,他们从默默无闻一跃成为硅谷 AI 内容工具第一梯队,并收获大量用户和来自 Accel 的投资,ARR 也破百万美元。
但此时公司员工只有 16 名,即使后面规模扩大,也只增长到如今的 52 名。
小团队、大营收,Gamma 做产品也好,管理团队也好,都是这同一套"以小搏大"的思路。
以小搏大的运营哲学
Gamma 的独特之处不在于文本生成,而是重新设计了表达界面。
无论是 PowerPoint 还是 Google Slides,底层逻辑都是编辑,而 Gamma 侧重用户的表达——用户输入灵感,AI 负责形式。
从思路到幻灯片一键生成,无需从头设计,就能制作出品牌风格一致的精美 PPT,还能导出格式无缝衔接到 PowerPoint、Google Slides。

正如 Jon Noronha 所说:
我们不是要替代 PPT,而是要帮人类消灭对空白页的恐惧。
在微软、谷歌等巨头主导的生产力赛道中,Gamma 找到了脱颖而出的切口:AI 生成 + 极致美感 + 即时分享。
大公司靠资源堆叠,小公司就专注用户体验,找到用户刚需"让 AI 帮我表达",然后一击致命。
所以在人才招募上,公司的信条是:痛苦地慢速招聘。
始终保持高标准,只招 A 类玩家,确保每一位员工都和公司有着相同的价值观。采用"球员兼教练"模式,要求所有的管理者既需要参与基础工作,也要能指导团队方向。
结果就是让组织扁平化,一个人带领三个人,就能顶上原来 20 人的产出。

在增长策略上,创始人 Grant Lee 用了以下四点来形容:
1、影响者营销:
90% 的产品影响力取决于小于 10% 的病毒式传播,而要触发这一点,绝非偶然。
初创公司首先需要列出产品的目标 KOC(关键意见消费者),为他们提供至少六个月的丰厚奖金,并让他们开设新账号,不要插手剧本指导,要让创作者们能够自由发挥。
然后跟踪其中表现优异的创作者,甚至聘请他们作为顾问,培训其他人。
注意所有的社交平台都要投放,也可以从入职面试者处了解潜在客户渠道。

2、绩效营销与品牌:
为了打造品牌,初创公司不得不付出巨大的时间和金钱代价,需要坚持不懈地去测试各种创意。
直到其中一个特定用例引起共鸣,然后围绕它展开工作。
3、用户测试:
在产品原型阶段进行广泛的用户测试,了解用户体验感,如果随机用户都认为产品简单有效,再进行发行。
4、Dogfooding:
当团队有多个想法时,Dogfooding 可以协助找出最优解。

总之,"能力 + 运气 + 相信自己"缺一不可,厚积薄发然后抓住机会,Gamma 就这样实现逆风翻盘。
One More Thing
不过要像 Gamma 一样打赢翻身仗,现在的 AI 市场难上加难。
Reddit 前 CEO Yishan Wong最近就在� � 上连发两篇长文唱衰 AI 创业,连马斯克也来横插一脚:这话说得真没错!� �

简单来说,他的观点是:基础模型掌握算力等底层优势,几乎只要出现一个新应用,基础模型就能在几天之内学会。
这也就意味着,对绝大多数初创公司而言,发展窗口被极速缩短,要赚钱,要么迅速变现,要么打差异化路线,等待被巨头股权收购。
但无论哪种,初创公司要想成长为新一代 AI 巨头也可能性极低,最好的机会是在高度专业化的领域中找到真实世界的应用细分市场。
比如说 Gamma、Perplexity、Runway、Cursor 等这些以小搏大的硅谷奇迹,走的无一不是这个路数。
在巨头们拼"更强模型"的时候,他们拼的是"更懂人心的产品"。
所以基础模型一加功能,创业公司就会灰飞烟灭吗?似乎也未必。
参考链接:
[ 1 ] https://www.nytimes.com/2025/11/10/business/dealbook/gamma-ai-fundraise.html
[ 2 ] https://techcrunch.com/2025/11/10/ai-powerpoint-killer-gamma-hits-2-1b-valuation-100m-arr-founder-says/
[ 3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Rv8g_44q1U
[ 4 ] https://x.com/thisisgrantlee/status/1966874658680303880
[ 5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6J9PmZZTq8
[ 6 ]
[ 7 ] https://x.com/yishan/status/1987787127204249824
一键三连「点赞」「转发」「小心心」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
— 完 —
� � 年度科技风向标「2025 人工智能年度榜单」申报即将于 11 月 17 日截止!点击了解详情
❤️� � 企业、产品、人物 3 大维度,共设立了 5 类奖项,最后时刻一起冲刺� �
一键关注 � � 点亮星标
科技前沿进展每日见
启天配资,振兴配资,在线配资交易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